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66490
徐向东:挖掘需求+价格机制调活了家庭医生签约制(下)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5期
     【医改攻坚战之家庭医生篇】

    没有足够的乡村医生,基层的网底就无人可兜,分级诊疗也就无从谈起

    55岁的黄爱民是一名乡村医生,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老墩村卫生室。行医34年来,有两段经历最为难忘。“当村医最光荣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实行工分制,乡村医生和村干部同工同酬,我工作一天下来能挣10个工分,村民们还都很尊重我;进入90年代后,我们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自药品差价,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而2009年取消药品加成后,黄爱民的收入少了一大半,一年下来收入不到2万元;如果运气不好,还有高额的医疗索赔等着。“经常顶着月亮数星星”“还真不如开个小卖部,至少不用承担如此高的风险”,但他舍不得就这样把自己一辈子的“手艺”丢了。

    黄爱民的情况不是个例,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要求乡村医生在完全不收费的前提下,成为辖区家庭的健康指导,眼见着就很难推得动。

    正是考虑到这一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一开始就瞅准了医患双方的需求——乡村医生需要更多的患者和收入养家活口,患者需要满足个体化的医疗需求。只有照顾到双方的需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2013年,作为全国15个试点地区之一,大丰区开展了明码标价的健康服务包试点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9 字符